翻译《贾平凹散文选》土耳其语版本、上央视、拍纪录片、行走中国……他真的是宝藏男孩!
还记得那个曾经用51天行走大半个中国的
土耳其小哥白振国(Eko)吗?
今年是白振国来到西北大学读书的第7年
妹妹白鹿原也追随着他的脚步
来到西北大学学习汉语
他们不仅喜爱中国文化
更努力靠着自己的实力传播着中国文化
2019年寒假,兄妹俩一起
开始了《贾平凹散文选》土耳其语版本的翻译工作
“西安就是我家”
土耳其兄妹的中国情缘
白振国与西安的缘分,始于2010年。那年,15岁的高中生白振国利用暑假来中国旅行,去了云南、宁夏、北京和西安,从此“深深迷上了中国”。
“如果说中国是一棵大树,西安就是这棵树的根。”白振国说。高中毕业后,同学纷纷选择去欧美等地留学,站在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的白振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学西安。他认为,要了解中国,西安作为切入点是再好不过了,“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古老而现代。我爱这种文化气息。”2013年,白振国进入西北大学,先后在广告学本科专业和广播电视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
白振国和老师及同学们的合影
七年如梭光阴,这位土耳其小伙已完全融入了西安的生活,就连他的家人也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2017年,白振国的妹妹追随哥哥的脚步,来到中国学习汉语,现在的她已是西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
童年时期的白振国与妹妹
“我来西安,一方面是哥哥的推荐,另一方面源于我的中国情结。”这位美丽的90后土耳其姑娘和白振国一样,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哥哥给我起了非常好记也非常好听的中文名——白鹿原。我后来才知道这是陕西地名,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小说也叫‘白鹿原’。”白鹿原笑着说,“‘白’代表纯洁,‘鹿’代表温柔,两个字的寓意都很美好。在我们土耳其,人们常常用地名作为人名,‘白鹿原’兼容了土耳其和西安的‘地方特色’,每个西安人都喜欢这个名字。”
白鹿原说,西安是她来到中国的第一个城市,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她折服。“我曾无意间在大唐西市博物馆看到一尊人物雕像,简介记载雕像是一位波斯人,曾在西安做过官。我在想,古时就有外国人在西安工作和生活,西安的友好、包容与开放由来已久。而现在这座城市也张开怀抱,向我们这些外籍留学生展示着西安人的亲切热情。”
白振国被西北大学国际合作部
授予“文化传播之星”奖
白振国受聘西北大学第三届学生校长助理
“我常说‘西安就是我家’。西安老乡这么多年关心我、支持我,让我没有一点‘外国人’的感觉。现在我已和这个城市融为一体了。”白振国说道。
翻译贾平凹作品
在文学中读懂中国文化
白振国、白鹿原兄妹对中国文学作品,特别是陕派作家的作品格外热衷。“在西北大学学习中文期间,我读过一些陕西作家的文学作品,贾平凹老师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白振国说,“我和妹妹也很希望让土耳其的人们通过文学作品来认识中国,认识西安。”
2019年寒假,白振国和白鹿原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和中国朋友一起过春节,而是关掉手机,住进了商洛柞水县终南山寨里的一院农家,开始了《贾平凹散文选》的土耳其语版本翻译工作。
白振国、白鹿原在商洛市翻译贾平凹的作品
谈及这项工作,白振国说:“我特别要感谢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胡宗锋教授和陕西省翻译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孙静老师,他们既是我的老师也是很好的朋友。”白振国参加学校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时常听闻胡宗锋教授把国外优秀文学作品“引进来”,把中国文学作品翻译并使其“走出去”的故事。白振国说,当胡宗锋教授向自己提议,可以尝试用土耳其语翻译贾平凹的作品时,他感到既激动又惊喜。“在此之前,胡教授已经完成并出版了《贾平凹散文选》的英文版本,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帮助。”
为了更加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提及的风土人情,白振国和妹妹一头扎进贾平凹的老家商洛,一边体会地道的陕南文化,一边着手开始翻译工作。“起初感到很难,虽然一篇散文篇幅不长,但文字背后包含着的,是当地的风俗、地域文化,乃至作者本人的成长环境。一个字、一个词翻译不好,都会失去文章原有的韵味。”白振国举例道,“就拿文章中一个经常提到的词‘门闩’来说,如果不是去了商洛农村,我永远也见不到‘门闩’这个东西,更无法理解这个木门背后的横杠到底是起了什么作用。”
在秦岭深处居住的一个月里,白振国和白鹿原逐渐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和老乡一起过春节,参与当地人婚丧嫁娶的仪式,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在农家小院夜晚的灯光下读《我的母亲》时,妹妹数度哽咽流泪。在商洛生活的经历让我们更加读懂了贾平凹老师,也让我们对他书中的字句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白振国、白鹿原一边体会地道的风土人情
一边进行翻译工作
如今,《贾平凹散文选》土耳其语版本的初稿已经完成。春节过后,在胡宗锋教授的引荐下,白振国、白鹿原兄妹一同拜访了贾平凹,并获得了《贾平凹散文选》(《Jiapingwa’dan Nesirler 》)土耳其语版的翻译及出版授权。这也是贾平凹作品首次被翻译成土耳其语。在经过修改和校对后,该书将于今年下半年在土耳其正式出版。
白振国、白鹿原与贾平凹合影
“贾老师特别平易近人,在签署授权后,还送给我们丹凤特产的葡萄酒。他对我们说:‘感谢你们,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被翻译成土耳其语,以后都是朋友了,没事了就来我这坐’。”白振国兴奋地说道。他表示,在完成《贾平凹散文选》的翻译工作后,自己将和妹妹立刻开始贾平凹诗歌及短篇小说作品的翻译工作。
推动中土文化交流
做现代丝绸之路上的“马可·波罗”
“西安是丝绸之路的开端,我把它作为我51天探索中国西部的起点。”2015年的暑假,白振国从陕西出发,利用51天穿越四川、甘肃、云南、新疆、青海、广西等地,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他的中国西部文化之旅,将所见所闻用中文和土耳其文写成《51天中国行——一个土耳其人的西部文化体验之旅》并出版发行。他还开设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记录在中国行走的见闻。
白振国旅行照片
除了旅游、摄影、写作,白振国还和妹妹一起学习中国篆刻书法。他说:“我想通过学书法,看懂中国两千年前的汉字。”此外,白振国还在用汉语创作第二本书,讲述他在西安的七年光阴,展现土耳其人眼中的西安风土民情与人生百态。
白振国、白鹿原受邀参加西部网拍摄的
土耳其语介绍陕北专题片
在白振国看来,中国和土耳其拥有无穷的文化宝藏,两个国家分别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东端和西端,留有很多古丝路的遗迹。“文化交流可以帮助老百姓加深对彼此国家的了解。古时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国和土耳其的商旅往来和文化交流。如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赋予这两个古老的国度更紧密的联系,这对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和国家共同繁荣都是有好处的。” 白振国希望自己可以利用好这一历史机遇,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
CCTV4 《外国人在中国》——白振国的瓷器之旅
2018年,白振国在学业之余拍摄了第一部自编自导的微电影《土耳其冰淇淋师》,展示了在抖音爆红的西安创业土耳其商贩的故事。他计划再拍一部纪录片《回爱琴海的路上》,以西安和伊兹密尔为起讫点,一路发现不同的文化,让中国人和土耳其人更加了解彼此的文化、美食、故事……
白振国接待“丝路名人中国行”代表团
接受土耳其记者的采访,讲述中国故事
在未来的规划中,白振国将自己和中国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完成学业后,我们兄妹还会留在中国一段时间。我感受到中国人非常尊重我们的文化,我在中国也有很多朋友,我在这里非常开心。”
“我将一直从事土中文化交流,向中国人介绍土耳其文化,同时用电影、文学等方式向土耳其人推广中国文化。”白振国说,自己很想做现代丝绸之路上的马可·波罗,将自己在中国行走的见闻带回土耳其,也让土耳其人更多地了解中国。“我希望以文化体验的方式,让两个国家的人们可以彼此理解、互相交流、密切合作,推动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和共同繁荣。”
我们将随机抽出三名幸运小伙伴
每人赠送一本
白振国Eko所著《51天中国行——一个土耳其人的西部文化体验之旅》
活动说明:
1. 本次抽奖由第三方小程序自动开奖
2. 中奖名额为3人,开奖时间为5月11日中午12:00
3. 本次活动赠送的书籍由西北大学出版社提供,活动解释权归本平台所有
参与方式:
1. 扫描下方二维码参与抽奖,并将本条推送分享到朋友圈并保留至开奖日
2. 确认领奖时,需凭本条推送分享至朋友圈的截图认证获奖资格
3. 请获奖者在中奖界面留下快递寄送地址和联系方式,奖品将通过快递发送
抽奖二维码:
更多精彩,不容错过~
文字来源/ 中华读书报 魏锋 西安日报 蒋黛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视频/ CCTV4 《外国人在中国》 编辑整理/ 马雪翎
责编/ 魏梦鸽 李琛